当前位置: 学院主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暑期不停歇 聚力共奋进:学院持续开展学术交流、研修和学科竞赛活动

时间:2025年08月26日   浏览:

bat365正版唯一官网紧盯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实验室与平台建设等目标任务,充分利用暑假窗口期,积极组织参与学术交流、研修和学科竞赛等活动。

参加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

74日至6日,第二届甘肃省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决赛在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举行。711日至14日,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西北赛区决赛在中北大学举办。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竞赛由中国化工教育协会主办,其赛题范围包括化工原理理论、化工单元仿真操作和分析、化工原理实验三部分。参赛队伍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化工原理实验操作、流程模拟设计及应急问题处理,全面考察学生的专业知识、工程思维、团队协作和安全意识。

学院教师李志锋、张建斌、章德玉、沈国礼带队参赛,2022级本科生赵冯姁、袁虽霞、陈小茹组成的化炬辰野队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实验技能及默契的团队协作,最终荣获甘肃省团体一等奖。2022级本科生代娇娇、袁虽霞、陈小茹组成的熵战舰队从校赛、省赛到西北赛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荣获西北赛区一等奖。

备赛期间,指导教师制定了详细的训练计划,针对大赛的各个环节进行了系统的辅导和培训。参赛学生积极投入,利用课余时间刻苦训练,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比赛过程中,参赛团队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面对复杂的赛题和紧张的比赛氛围,沉着冷静、密切配合,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顺利完成了各项比赛任务,展现了学院学子的卓越风采。

参加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现建设专题研修班

717日至718日,2025年高校评估改革发展系列专题研修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专题研修班在兰州举办。研修培训以专题授课、典型案例分享为主要形式。与会专家分别围绕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内部质量保障的战略意义与政策导向新一轮审核评估视域下高校质量保障体系的历史、现状与发展如何构建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从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看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应用型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与实践高校二级学院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与实践国际比较视野下高等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走向等主题进行授课辅导。

学院教师杨玲娟参加研修班并与专家学者作了深入交流,既深化了对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文化的理解,也掌握了教育教学体系建设的方法路径和实践经验,为学院教育理念更新及质量保障机制优化提供了新思路。

研究生参加第十二届关注西部化学教育发展论坛

718日至21日,由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学科委员会主办,喀什大学承办,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化学教育》编辑部、西北师范大学、新疆化学会和阿勒泰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协办的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关注西部教育发展论坛在新疆喀什举办。论坛以西部化学教育:机遇、挑战与创新为主题,围绕一带一路与中国西部化学教育发展的契机、西部地区化学教育现状及发展、西部地区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化学教师职前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等主要议题,共同研讨我国西部化学教育教学热点问题及发展趋势。来自清华大学等高校及中学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

学院教师李志锋带领三名研究生参加论坛,通过听取专家报告、参评未来之星研究生说课比赛、与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及中学教师代表进行研讨等方式,进一步加强了与兄弟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对提升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学院研究生杨坤龙荣获未来之星说课比赛一等奖,姜常昱、刘永侠荣获未来之星说课比赛二等奖,李志锋、吕玲玲及龙世佳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会议间隙,李志锋一行赴喀什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就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生培养、实验室及平台建设与管理等进行了交流学习。

参加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

721日至24日,由甘肃省化学化会主办的第五届甘肃省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在兰州城市学院举办。726日至30日,由中国化工学会、中国化工教育协会主办,西安科技大学承办的2025西科杯第十九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西北赛区决赛落幕。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是国内化工学科级别最高、影响最大的比赛,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纳入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榜单的A类赛事,旨在引导大学生将化工理论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工程技能,增强大学生的工程设计与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学院教师张建斌、王凯等带领学生参赛。2022级本科生马文卓、代娇娇、王明英、李娜娜和王凯杰组成的砜华正茂队以二甲基亚砜的清洁生产工艺设计为题,为大型化工企业设计了符合我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要求的二甲基亚砜清洁生产的分厂。经过激烈角逐,最终荣获甘肃省一等奖和西北赛区一等奖。

在为期四个月的备赛过程中,参赛团队在指导教师的辅导下,从可行性研究、工艺流程模拟、设备设计及选型、车间与工厂布置和经济分析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设计工作。本次成绩的获得,充分展示了学院切实践行新工科人才培养理念,扎实推进实践教学工作,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工程教育方面取得的优异成效。

参加第十届全国储能工程大会

725日至27日,第十届全国储能工程大会在甘肃省兰州新区隆重举办。大会由兰州理工大学、储能工程专业委员会、国际储能材料学会等联合主办,会议以储能技术:创新引领绿色发展主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李永舫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彭苏萍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赵天寿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潘福生教授等1000余人参会,是全国储能领域的权威学术和技术交流会议,学院为本次大会的协办单位。

学院教师杨本群、姜金星带领研究生参加会议,并与储能领域的专家围绕新型储能技术研发、产业化应用及政策导向等核心议题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交流,为学院在优化学科方向、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和推动成果转化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

参加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西北赛区竞赛

729日至31日,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桑力-新芝杯西北赛区竞赛在太原理工大学举行。竞赛由中国化学会和教育部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主办,太原理工大学承办,属于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公布的A类赛事。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是国内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高校化学综合类学科竞赛,为全国化学学子搭建了展示创新能力、交流实验技能的重要平台,有力推动了我国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改革,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卞雷和马洁指导的卢培培、高娟和周煜山同学设计的毛细管电泳-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系统用于石窟壁画地仗层中Na+K+Ca2+Mg2+离子的分析新创实验,贴近真实文物保护需求,具有样品消耗量少、分析速度快、操作简便、成本低、仪器便携等优点;由左翾、田婷等同学组成的数智化实验队,在王长青、潘素娟指导下,开发了AI辅助乙酸丁酯数字化实验,实验通过热成像仪、湿度传感器和pH传感器实时监测反应进程,构建了AI辅助-智能监测-绿色催化三位一体创新实验;由鲍丽鑫、王康洁和张雨菡同学组成的改进实验队,在刘岿和赵天宇指导下,改进创新了传统大学化学综合荧光探针实验,作品兼具创新性和实用价值,展现了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学科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经过通讯评审和现场决赛,新创实验队改进试验队及数智化实验队三支队伍凭借创新独到的实验设计和优异的综合表现均荣获赛区二等奖,学院首次参加此类竞赛,就获得了骄人成绩,反映了学院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学院教师李志锋、马洁、卞雷带队参赛,并与与会专家就充分发挥专业竞赛在人才培养中的引领作用的机制和路径做了交流,为持续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注入新的动力。

参加教育部化学101计划骨干教师培训及教学交流会

81日至5日,教育部化学101计划骨干教师培训及教学交流会在吉林大学举办。会议由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化学101计划秘书处、化学101计划虚拟教研室协作组主办,吉林大学承办,高等教育出版社协办,来自全国122所高校380余名教师参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化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化学101计划牵头专家、中山大学校长高松,吉林大学校长张希,高等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阳化冰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交流会上,中山大学校长高松教授,湖南大学、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分子医学院谭蔚泓教授,中山大学苏成勇教授及厦门大学朱亚先教授等12位大会邀请报告专家做主旨报告,内容涵盖了化学教育教学的多个方面,各位专家从不同角度分享了化学教育教学的创新与实践。在普通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结构化学、化学生物学及实验、普通化学实验、合成化学实验、化学测量学实验8个分会场,109位核心课程负责人及教材编者针对核心课程及教材相关内容作报告,并与参会教师就课程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交流讨论。

会议期间,发布了化学101计划智慧教育平台,表彰了12位在化学101计划教材和教案编写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骨干教师。

学院教师杨玲娟参加了此次交流会,并与与会专家就教材建设及化学教育教学的创新与实践路径进行了交流,为学院在推动课程、教材的完善以及核心师资队伍的建设、改革与创新等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加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有机化学学术会议

815日至19日,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有机化学学术会议在兰州召开。会议由中国化学会有机化学学科委员会和兰州大学共同主办,旨在传承科学精神与理念,交流有机化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深入探讨在多学科交叉融合、人工智能深度赋能、科技自立自强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有机化学学科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会议以有机化学的传承与变革为主题,来自北京大学、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等百余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150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会议内容涵盖有机合成新方法、金属有机化学、物理有机化学、天然产物化学、化学生物学、有机功能材料、人工智能化学等多个前沿方向。

学院教师沈国礼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与四川大学、西湖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成都大学等兄弟院校的专家进行深入交流,围绕前沿科研项目合作、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等共同关心的话题尽心过来探讨,为下一步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参加甘肃省2025年高校实验室安全专题培训会

821日,甘肃省2025年高校实验室安全专题培训会现场会议在兰州举行。会上,曾华辉副厅长做了动员讲话,对2025年实验室安全调研工作做了总体部署;姜言卿处长对2024年甘肃省实验室安全调研工作做了总结,分析了甘肃省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2025年实验室安全调研做了具体安排;甘肃省实验室安全调研专家库核心成员崔锦峰、乌兰教授就高校实验室安全检三段七步工作流程的具体实施和教育部实验室安全检查303目进行了解读。

学院教师李志锋、杨本群在校参加了线上会议,进一步学习了《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规范》《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分级分类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及《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检查项目表》,对学院持续做好实验室安全工作,切实增强实验室安全管理能力,杜绝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营造安全和谐的教学、科研环境具有积极作用。

与天水市博物馆签订合作共建协议

822日,学院与天水市博物馆在天水市博物馆举行了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实习(实践)基地挂牌暨共建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学院党委书记巩军全、院长李志锋、副院长杨本群及文物保护技术专业系主任文娟参加了签字仪式。天水市博物馆馆长刘玉璞、副馆长马素芳及各部门负责人出席,签字揭牌仪式由马素芳主持。

刘玉璞代表天水市博物馆致词,对此次签约暨合作共建表示热烈欢迎。刘馆长介绍了天水市博物馆近年来在文物保护、古建维修、社会教育、人才培养方面的成果,明确天水市博物馆将在文物保护、科研项目调研、学术交流信息等方面给予bat365师生帮助。

李志锋对天水市博物馆多年来给予bat365师生提供的学习机会表示感谢,并就学院的历史沿革、学科专业设置以及近年来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作了简要介绍。李志锋表示,学院将发挥专业和学科优势为天水市博物馆建设提供支持,希望天水市博物馆为学院专业及学科建设建言献策、提供信息资源和技术指导。

双方一致表示,将以共建实习实践基地为新的起点,全面深化双方在文物保护与修复领域的合作,重点推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地方服务与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协同创新,整合高校学术资源与文博机构实践优势,携手打造馆校合作新模式,为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李志锋与天水市博物馆签订了文物保护与修复合作协议,巩军全与刘玉璞共同为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实习(实践)基地揭牌。

 

审核:李志锋

返回顶部